一 、
市場機遇
小編認為,推動“凈菜、半凈菜進城”是能夠實現多方共贏的偉大工程,其有如下優勢:
1、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可靠性;
2、改善了家庭消費方式和生活品質;
3、有利于降低餐飲企業店鋪租金、設備投入及人工成本;
4、有助于改善城市交通擁擠狀況;
5、有助于促進城市生活垃圾減量;
6、有利于降低農產品運輸成本;
7、有利于調節農產品價格與供給矛盾;
8、有利于在農產品源頭或城市郊區建設農產品初加工或精加工企業,促進當地二產、三產的發展;
9、有利于提高農產品附加值;
10、有利于促進一產現有種養殖模式升級優化;
11、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我國蔬菜傳統的供銷模式,實現產地集中加工和分散供應的現代流通模式;
12、有利于內地普通勞動者在當地或就近工作或創業,改善他們的生存狀態及緩解當地勞動力短缺的現象;
13、有利于推動農村共給側改革和農村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。
二 、
現實挑戰
在我國,為何凈菜市場叫好不叫座?
小編認為,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,不管是價格原因還是質量顧慮,這都與“凈菜”銷售缺乏統一標準有直接關系。目前,我國的凈菜尚無國家統一標準,凈菜加工、貯運、保鮮等商品化處理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大,尤其是冷鏈技術薄弱。凈菜數量匱乏,品種結構不合理,因此,實現凈菜行業的流通以及保證食品安全的形勢依舊較為嚴峻。盡管凈菜產業發展過程比較曲折,但其市場未來的發展前景被許多人看好,餐飲、互聯網、房地產、農業等行業的大佬紛紛加入,凈菜加工也成為許多人創業的選擇。
可以說,我國的凈菜行業既充滿了機遇,也面臨著諸多挑戰。目前國家已有扶持凈菜發展的大環境,希望各級政府能制定實實在在的政策支持我國凈菜產業的發展,并通過理念普及提高消費者對凈菜的認知,促進我國凈菜行業更加快速健康地發展。
關于凈菜的理解
一 、
凈菜定義
是指在合適的低溫環境下,以符合無公害安全標準的,新鮮植物性原料進行分選、摘除、切分、清洗、消毒,或新鮮動物性原料進行宰殺、去毛、去鱗片和剖腹去內臟、清洗、分部位取料,或干貨進行漲發,經過去除表面水分、稱配、包裝、貼標、金屬探測等工序后,在0~4℃條件下儲運銷售可即用的天然性主配原料。
涼菜類凈菜,指可直接用于涼拌、腌制等非熱加工制作即可食用的凈菜。
二 、
凈菜分類
凈菜按原料屬性分為四類,分別是:
1、植物性凈菜(葉菜類、茄果類、瓜果類、根莖類、薯芋類、蔥蒜類、豆類、水生菜類)
2、動物性凈菜(畜禽類、動物性水產類)
3、食用菌凈菜(蘑菇、香菇、木耳等)
4、混合性凈菜(一種以上不同種屬凈菜相互搭配組合)
生產工藝
一 、
基本生產流程
葉菜類:
基地采摘→預冷→冷鏈運輸→原料驗收→挑選→去粗→切分→清洗→消毒(凈化)→漂洗→(護色)→去除表面水→包裝(氣調)→貼標→金屬檢測→裝筐(裝箱)→入保鮮庫
根莖類:
基地采摘→預冷→冷鏈運輸→原料驗收→挑選→去皮→清洗→切分→消毒(凈化)→漂洗→(護色)→去除表面水→包裝(氣調)→貼標→金屬檢測→裝筐(裝箱)→入保鮮庫
二 、
關鍵控制環節
1、原料驗收:農藥殘留、獸藥殘留不得超標。
2、原料處理:將不可食部分去除。
3、消毒(凈化):消毒液濃度(凈化方式)、水溫及消毒(凈化)時間控制。
4、護色:護色劑的選擇及使用濃度(僅針對易褐變,需要護色的蔬果)。
5、去除表面水:時間及方式的選擇。
6、金屬檢測:剔除含有的金屬物質,設備按操作要求使用。
7、溫度控制:原料的溫度應該在10~15℃,清洗水的溫度應該在4~7℃,產品儲存的溫度應該在0~4℃。
三 、
產品要求
凈菜產品應符合以下要求:
1、具有極高的可食用率;
2、感官符合原料的天然性特征;
3、使用方法符合即用性;
4、相關理化指標檢測合格;
5、農藥殘留最大允許限量不得超標;
6、獸藥殘留最大允許限量不得超標;
7、微生物指標不得超標;
8、致病性寄生蟲不得檢出;
9、應密閉包裝,以真空包裝或氣調包裝為主;
10、凈含量和產品標簽應符合相關規定。
凈菜應用模式
1、B2B業務,主要供應給團餐、社會餐飲;
2、B2C業務,主要供應給商超、生鮮店、無人售賣機與互聯網平臺及終端家庭。